《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解疑释惑 坚定信仰
来源 / 发布时间 2014-06-13 / 点击 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一些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产生了质疑。马克思主义还有没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当今中国还需要不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些疑虑和诘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信仰和行为抉择,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和发展。为消除这些疑虑,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和价值,2013年1月,由陈学明、黄力之、吴新文合著的《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一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存在着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疑虑做了全面深入的解答。作为一本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的大众理论读物,该书有着鲜明的风格特色和重要的思想理论价值。

首先,直面现实问题立论,消疑释惑,正本清源,析事明理,对破解人们思想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困惑,重树和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着重要意义。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是否还具有现实性”为主线,将困扰人们思想认识的各种疑问进行梳理,概括、归纳为: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过时?苏东剧变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已被打败了?强调理论创新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创理论已不合时宜?强调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不是就说明已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等十大问题。针对这些疑问,著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崇敬之情和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高度自信之心,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外的认知到国内的争论,对容易导致人们思想淆乱的关键问题作了深入、严谨、细致的剖析,对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和误读给予了正面的、积极的、系统的回答。既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又有理有据、剖析透彻。使读者在阅读后不仅可以释疑解惑,更能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更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确实是指导我们前行的真理,从而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其次,紧扣时代脉搏,立足现实要求,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书所选取的十大疑问,既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新的时空境遇当中所遇到的发展困境与面临的难题,也反映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之中斗争变化的新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而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现实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疑虑,将从根本上动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前进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中国发展的价指向目标和价值归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前途等根本性问题。对十大疑问深入细致地剖析、回应和解答,既消除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的疑虑和困惑,又回答了当前我们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

第三,写作形式新颖,内容平实易懂,融学术性、理论性与通俗性、大众性与一体,定位准确,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之作。该书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证,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既有理论层面上的精妙阐释,也有现实层面中的具体例证,文风平实,内容鲜活,避免了一般理论书籍的抽象和枯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在纯学术理论著作和通俗读物之间很好地把握住了自己大众理论读物的位置,使读者能够看得进、读得懂。

当然,诚如著者所言,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疑问的归纳,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免有不同意见。但从整体上看,该书观点鲜明,政治立场坚定,在当前思想多元、价值多元的状况下旗帜鲜明了回答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实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范玉秋 天津市委党校哲学部)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

   本书主要试图回答以下10个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160 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的丧钟至今未敲响,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失去时效?

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易帜了,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破产?

三、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晚年对自己的理论做出过许多修正,这是不是说明连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在晚年也已放弃了自己的理论,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坚持这一理论?

四、我们现在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创的基本理论已过时?

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欧洲有着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显然有别于欧洲,这是不是意味着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中国?

六、我们现在实施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功利主义作为思想动力,鼓励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集体本位”的基础之上,这是否表明马克思主义因排斥个人利益而不合时宜?

七、西方世界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而当今许多人又把这些价值观念视为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显然是与这些价值观念有区别的,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因在价值观上“独树一帜”而丧失了指导意义?

八、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革命学说,阶级斗争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一根主线,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只是在革命时代具有历史必然性,而到了建设时期它已失去了时效性?

九、中国目前强调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强调中华文明的复兴,这是不是意味着既然选择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那就要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十、中国改革以来实施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路线政策,这些路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原先所批评的资本主义相接近,这是不是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马克思主义无缘、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